为积极响应省总工会发起的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省水文队(宁波地质院)“潘永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地质专家智库作用,先后组建科普文化助企服务队、绿色生态助企服务队、创新发展助企服务队,近期以来积极走进地方企业,现场把脉问诊、定向支招、精准开方,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地质智慧和力量。
据悉,“潘永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于2018年9月成立,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浙江省劳动模范潘永坚同志领衔的人才创新团队。2020年12月被省总工会命名为第十批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2023年11月被省总工会评为最具影响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011-2022年)。2023年12月被省总工会评为年度优秀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
激活文旅融合“一池春水”
宁波市海曙区西部沿山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提升地区旅游经济品质,宁波市海曙某控股有限公司拟结合海曙区生物自然多样性博物馆、博物酒店项目开发建设,探索资源价值向经济效益高值转化机制,进一步丰富山地经济业态。
“潘永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发展助企服务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全国著名生物多样性龙观乡的五龙潭地热、矿泉水、地质多样性、地质碳汇等方面开展前瞻性研究,查明了长兴—奉化大断裂南侧边界断裂形态和特征,圈定了地热资源潜力区,为五龙潭地热资源勘查项目立项、博物酒店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撑。
绘就绿美生态美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出“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宁波四明山林木茂密,花草芬芳,山崖巨石常现于苍松翠柏之中,被誉为“浙江小秋名山”。为优化四明山地质生态,“潘永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绿色生态助企服务队联合生物多样性专家团队,共同走进属地一家国投公司,在对龙观乡、章水镇等地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领衔编制了《关于高水平支撑四明山自然博物公园(宁波山地植物园)规划建设的建议》(下称《建议》)。《建议》贯穿可持续生物多样性、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四条主线,致力于普及四明山“千奇百怪的地质构造、鬼斧神工的地质作用,沧海桑田的地质故事、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打造地质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地质文化体验、温泉疗养、地质科考、标本展示等为一体的保护和友好示范区,得到海曙区政府的充分赞赏和高度认可。
探寻“沉睡”亿年化石奥秘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重要的地质遗迹和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浙江天台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恐龙化石资源,“潘永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科普文化助企服务队走进天台文物保护单位,对天台博物馆古生物化石现状进行了调研摸底,系统梳理,协助编制了化石保护技术方案。根据方案,服务队组织专业人员对1000余件重要恐龙蛋和骨骼化石标本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仪进行扫描,让一个个沉睡亿年的恐龙蛋化石以3D形式再次“活”起来。
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资源,“潘永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科普文化助企服务队走进海曙某纺织企业。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宁波市水文地质条件、近20年来宁波市水文环境变化情况及常见水体污染类型,并结合近年来我国典型水体污染实际案例,介绍了水体环境污染的生态危害性、污染调查评价方法及治理措施。服务队还现场采集了水样,通过专业化学检测分析,对企业的污水排放进行了指导,助力企业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意识。
传播地质科学文化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宁波市深溪村某骑行俱乐部的邀请,“潘永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科普文化助企服务队走进深溪村,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调研,系统梳理,提出了地质文化特色助力乡村文旅的建议方案,建议在现有骑行俱乐部研学基地基础上,增添地质文化元素,对沿途出露岩矿进行科学命名,增设户外地质研学路线;在基地内布展地质矿物标本,地质构造模型等,组织制作科普教育内容,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研学内容。
下一步,“潘永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将充分利用掌握的地质科学技术,积极投身“助企行”活动,持续擦亮地质智慧品牌,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