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奋进的征程中,总有一些身影如灯塔般闪耀,引领着前行的方向;总有一些力量似引擎般强劲,驱动着发展的巨轮。事企分离改革两年多来,省水文队(宁波地质院)持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大队发展贡献了个人力量和智慧。现大队微信公众号特开辟“转岗标兵”宣传专栏,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风采,汲取奋进力量,共同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朱申良,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现为大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技术员。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地质“老兵”。大学时代就深受“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风熏陶,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3家队属企业从事物探和水工、灾害地质勘察(查)等工作,30多年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铸就了他过硬的本领,也锤炼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负责的项目曾获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宁波市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及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事企分离改革后,他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大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担任技术员。面对全新的领域和挑战,他以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学习热情,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两年来,他带领组员先后完成“浙东地区典型流域地下水调蓄能力研究”项目外业工作、参与成果报告编写并谋划完成3条水文地质剖面图绘制,完成“包气带双环渗水试验总结及下阶段改进工作计划”配套成果,开展玉环国家级海洋公园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地质剖面测量工作,勤勉敬业的态度和实实在在的业绩得到了项目负责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响应“全队一盘棋”理念,连续两年协助开展汛期“驻县进乡”工作,2023年因抗击台风“杜苏芮”期间表现出色,收到台州市黄岩区资规局感谢信。2024年,他两次参加地质找矿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并赴余姚梁弄—唐田幅区调项目部学习实践,短期内迅速成长为小组长,并带组完成线路地质调查13条合计约60km、地质点120个,期间加班加点完成所有线路的信手剖面图草绘和当日线路小结,为项目的如期推进贡献了个人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长期扎根野外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他始终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将继续发扬地质“三光荣”精神,不断精进专业、积累经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不凡的人生,为大队地质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陈海斌,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和 注册造价工程师,现为大队数字化应用中心技术员。
浙江地勘单位事企分离改革前,他在队下属企业深耕暖通空调设计及管理领域20多年,改革后,他选择回归大队事业履职。面对巨大的职业转变,他迅速调整心态,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努力适应新岗位,实现了从“小白”到业务骨干的完美蜕变。
在地质资料数字化归集工作中,他与同事紧密协作,积极思考,在助力中心完成既定归集率目标的同时,合作推出了科普宣传视频《水文记忆——地质遗迹篇》,让地质档案扫描工作具象化,科普和弘扬了地质文化。在天台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中,他主动学习VR、AR等前沿科技,以数字化手段协同团队完成了200余件恐龙化石的高精度三维扫描和建模工作,相关工作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与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等行业官媒的宣传报道。在地质找矿、地热勘查等项目物探工作中,面对野外陡峭山势、酷暑高温等挑战,他身扛仪器设备翻山越岭,毫不退缩,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转岗不转志,建功新岗位”的优秀品质。
“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只要心怀梦想,不断学习,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站在新起点,他将继续践行地质报国的初心,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