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文大队欢迎您!
从水文队发展轨迹看地勘单位的转型升级
时间:[2014-12-29] 点击数:7133

从水文队发展轨迹看地勘单位的转型升级

 

    加快转型升级,是省地勘局根据当前国家新的发展形势提出新的发展要求,是当前发展地勘经济的主基调。省水文地质大队多年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外延式快速扩张发展,近年来进入发展稳定期,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加快转型升级,是大队领导班子的共识。

    近年来,水文队通过内外兼修,外延发展与内涵挖掘并举,战略扩张与战略收缩并举,外抓市场毫不放松,对内打造全新的组织结构,张弛有度,加快转型升级,成绩斐然。三年来,经济总量一直维持在近六个亿,但经济效益年增速在10%以上,2009年利润达到4752万元,也是职工收入增长较快、改善职工福利待遇最好的三年。除经济总量外,利润总额、生产增加值、职工人均收入、净资产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已提前超额完成十一·规划目标。改革、发展、关注民生与和谐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初步显现转型升级的魅力。

 

加快队伍结构的转型升级

    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以来,水文队率先在局系统实施事企分开运作改革,将作为事业部分的大队和作为企业部分的队属两大法人单位省工勘院和省岩土公司分开,改变当时吃大锅饭、资金运行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几年下来创造了一定的积累。事企分开运行到了2007年,新的矛盾和问题积累加深,各法人单位各自为阵,内耗加剧,产生一队两制现象,内部矛盾日益突出,大队管理严重失控。

    200711月,调整后的大队领导班子开始进行队伍结构调整,确立大队主体地位,所有队属二级法人单位统辖到大队管理范围之内,班子成员从原有三个层面归口到大队一个层面,机关管理覆盖全队,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干部任用、重大决策、风险控制等在大队的受控状态。这种调整既是势在必行,也是符合局里强化队一级管理职能,实现队管院、公司的改革精神,有利于发挥大队的整体功能和资源优势,理顺了内部管理体制,重塑水文队统、严、一盘棋管理新形象,效果显著。

 

     加快地质找矿的转型升级

    地质勘查业是立局、立队之本。地质勘查业是主导产业,从水文队当前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地质勘查业无疑是最具成长性、现实性、前瞻性的产业。在队伍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队将各法人单位性质相同、专业相近的矿山地质、区域地质及水工环专业重组,同时返聘部分老专家,组建和加强了四支地质勘查单位建设,分别是矿产开发勘查院、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环境研究院和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

    以上四个单位紧紧抓住国家重视地质找矿工作和金融危机以来矿业复苏的新机遇,奋起直追,积极推进地质找矿转型升级,切实加强地质找矿工作,至2009年底成功登记自主矿权22宗,改变以往地质找矿在全省地勘系统较为落后被动局面。2009年,大队共投入地质勘查经费超过520万元,新增探矿权3宗,中标承担了长乐幅15万矿调项目。天台龙溪乡银坑矿区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成果,已探明铅锌矿体储量达到中型,实际前景比预期的还要好,省地质勘查局领导和相关专家也多次到实地进行调研,认为该矿体前景广阔,有必要进一步投入资金再做工作,力争成果最大化,同时相继被列为2010年中央、省两级财政补助项目,此矿权有望为大队抱回一个金娃娃

    地热勘查从属于地质勘查业,是水文队传统优势领域,发展前景看好。当前在杭州、宁波、舟山、遂昌四地同时开展这项工作,其中杭州地热勘查通过大区块工作基础上,目前在闲林埠开展前期物探工作,遂昌地热已取得重大突破,打出日出水量1500吨、水温40的优质温泉,舟山地热正在做前期工作,宁波地热在争取立项之中。按照局一队一矿一楼的指导思想,水文队最有潜力的矿业应该是地热。

 

加快大岩土产业链发展的转型升级

    水文队产业链中所从事的勘察、设计、监理、监测、测绘、物探、测试、基坑工程、防灾治灾、岩土施工都属于大岩土范畴,是大队的本行和优势所在。

    一是海洋使用论证领域。水文队是全国地勘单位中首家拿到海洋使用论证资质,去年是起步阶段,完成了雁荡山金海湾旅游开发项目海域使用论证项目,开创局系统开展此类业务先河,海洋使用论证领域有望成为我队大岩土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岩土工程设计领域。近年来岩土工程设计快速发展,且获利水平明显高于传统的工勘业,除岩土研究所外,水文队多家单位在岩土工程设计领域开展业务,特别是边坡设计,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三是岩土工程监测领域。在高铁、轨道、水利、高速公路等众多重大项目中,岩土工程第三方监测业务前景看好,监测业务分施工和运行两个阶段,属于技术要求高,获利能力强的领域。我队承担了省内首个公路边坡监测项目《宁波市省道杭沈线等十条公路边坡监测》,为开展此类工程项目提供了经验的范例。

    当然,水文队传统的责权利下放到分院的经营技术管理模式,对大岩土发展是个瓶颈制约,下步如何破解、模式如何取舍值得探讨。

 

     加快地产业的转型升级

    水文队的地产业包括队属山水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基地开发建设两个部分。水文队自参股到控股至独资山水公司以来,由于体制等诸多原因,没有亲自去掌控公司,导致在浙江平湖、江西高安等地的项目开发均以无功而返,只有自己操盘开发的舟山一个楼盘有所斩获,并且在景德镇前期购地投入近亿资金准备进行房地产开发。

     2009年以来,大队考虑到因项目远离本土、不确定因素非常多等不利形势,决定撤离景德镇,全身而退。这其间虽经历国家宏观调控、楼市火爆的2009年,但景德镇楼市依然不为所动,房价起不来,也没有大型房地产公司进驻,下家难寻,风险很高。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至年底才寻找到合适的转让方,前期3300万元的转让款已到队帐上,余款按合同5月底全部到帐。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厅、局的帮助关心下,水文队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在地王屡创新高的情况下,初步达成在宁波中心主城区拿地25亩的意向,拟建总部基地,进一步落实局一队一矿一楼精神,为单位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全队经济布局考虑,将景德镇资金抽回,收缩战线,转向在获利明显、风险可控的浙江境内投资,下步主要将目标定在宁波寻找机会,这是房地产开发业成功的转型升级。

    水文队在宁波有大大小小十几块面积较小、且较为分散的基地,资源配置功能、效益提升能力持续弱化,同时象南站、三号桥、段塘、梅墟等基地都被面临规划拆迁。在不影响现在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基地建设已纳入大队领导班子当前主要工作范畴。

    基地建设的转型升级,从几方面需要去努力推进:一是建设总部基地大楼,二是将地质器材公司外迁,解决制约其进一步扩大生产,加快发展的能力,同时对原地块进行合理开发,潜在效益将是上亿元的。三是通盘考虑,力争通过土地置换,将解决宁波片其他生产单位基地与地质器材公司基地结合起来,合理科学统一规划,便于集中管理。四是创造条件再拿地,为房地产公司和下步快速发展实现战略空间的最大化。目前大队在和江北区、慈城镇全面接触,沟通之中。基地建设的转型升级大有文章可做,前景喜人,难度大,时间跨度长,能成功突破将是水文队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和谐单位建设的转型升级

    在加快发展地勘经济的同时,水文队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和谐单位建设的转型升级。三年来,在解决岩土公司问题、蔡红兵问题、地质招待所等历史遗留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在职工医保、职工住房货币补贴、增加工资等方面真正做到了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将和谐地勘建设的转型升级推向新的阶段。

    直面问题,是一种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分体运行后,岩土公司采取一脚踢的承包模式,导致部分干部职工思想混乱,唯利是图,没有大局观念,并产生高达2400多万元的潜亏。2007年以来,大队召开多次会议,进行统一思想,用铁的手腕去治理和调整,指导思想是不以产值论英雄,逐步清理外协单位,走集体承包模式,提高自主经营能力,提高效益上下功夫。目前公司仍逐步向健康轨道推进,并妥善处理亏损问题。蔡红兵问题在局系统是挂了号的,在湖州发生严重施工质量事故以来,后续处理又因管理混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涉及到众多复杂因素,大队在积极认真稳妥的处理,也一定会处理好。地质招待所由于历史原因,委托外单位经营了十几年,随着南站拆迁在即,加之外包单位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使下步大量的拆迁工作不将其牵扯进来,扫清障碍,大队抓住时机,及早安排,通过多次艰辛谈判,顺利收回地质招待所,安排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经营,目前正在发挥一定的经济效益。

    医保问题一度是水文队最主要的矛盾问题,2008年将职工医保由原参照企业变更为参照公务员执行,虽然大队为此每年要多付出近500万元,但真正维护和保障了职工的权益。三年来,在局的统一部署下,分批解决职工住房货币补贴问题,总额高达9300万元,其中大队自筹近1700万元。2008年每人每月增资300元,2009年借改革到档案工资,按照只增不减少原则,每月人均增资350元,2010年再每人每月增加300元,缩小了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实施技术津贴、注册师津贴、提高驻外津贴、分配政策向一线倾斜等,实实在在为职工谋福祉。对待岗职工,按照宁波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在建设和谐地勘进程中,对那些不称职、职工意见大的中层干部,敢于果断大胆调整,清理和谐地勘建设中的绊脚石,弘扬正气。以上这些,充分体现一个字,对职工有情有义,尊重、关心、爱护职工,真心实意为职工办事,是建设和谐地勘的成功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时代发展必然的产物,地勘单位的转型升级任重而道远。现阶段水文队在现有条件和能力下,各方面的转型升级做到收放自如,发展质量更高,队伍更加团结、高效、和谐,但未来的转型升级仍有很长的路去探索,去追求。

                                         (董盛明)


 



Copyright © 2017 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Co., Ltd. 

浙ICP备16024605号-1